今天分享一個新房裝修糾紛真實案例。今年年初,業(yè)主Z先生為了給即將出生的二孩安置新家,業(yè)主東湊西湊,又借遍親戚朋友,終于湊足180萬首付款項并在當地購置一套新房,但讓業(yè)主意想不到的是剛收房就發(fā)現窗戶外“多了”一個L型裝飾條,在隨后裝修和入住時,該裝飾條導致墻面持續(xù)漏水。經多次協商無果之后,本文主角z先生便啟動走了維權之路。后續(xù)情況如何,小編與廣大讀者一起揭曉。
據Z先生回憶,他7月還來看過,當時沒發(fā)現窗外有裝飾條,而且當時在買房時,也沒有人告訴他們窗外會有裝飾條,那么漏水和這個L型條是否有直接關系呢?收房后雖然多出來了的裝飾條讓Z先生一家難以接受,但為了早日入住,Z先生還是進行了正常裝修。在上個月,Z先生的施工隊在裝修過程中發(fā)現臥室側面墻體出現滲水,并且有不明鋼結構裸露出來。Z先生立即聯系開發(fā)商,對方稱滲水是因為要固定窗外裝飾條給墻體打入了鋼釘,但在Z先生在現場時卻看到,墻內并不是鋼釘,而是一個30厘米寬的鋼槽,為了弄清原因并理清責任,Z先生通過權威裝修第三方司法鑒定機構對現場進行鑒定。
通過現場鑒定,責任最終得以理清。通過權威裝修第三方鑒定機構所出具的鑒定報告書,z先生與開發(fā)商進行協商。但開發(fā)商則表示,無論最終裝飾條是否拆除,由墻體打孔帶來的滲水等問題已經不可逆,這就讓小編和Z先生非??鄲?,這就意味著未來房子無論是自住還是轉手,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和損失。鑒于此,z先生憑借鑒定報告書作為主要依據對該案件進行司法訴訟。
但在溝通中,開發(fā)商只愿意針對墻體打孔造成的損失賠償幾萬元,這一點是Z先生不能接受的,如果開發(fā)商不愿意進行協商,他只能通過法律手段繼續(xù)維權來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,最后Z先生又通過了第三方專業(yè)的鑒定機構,在第三方鑒定機構的鑒定下,準備走上維權的道路。
裝修是我們購買新房的第一大事,那么小伙伴們知道如何在裝修的時候讓我們入住的順順利利嗎?小編告訴大家,第三方專業(yè)鑒定機構鑒定的費用千萬不能省。若在裝修的前、中、后期出現各類裝修質量或造價等方面糾紛,務必先咨詢一下律師,在律師的幫忙下務必尋求專業(yè)機構的協助。隨著司法鑒定機構的介入,相信該類糾紛案件對業(yè)主造成的損失可以大大減少,廣大業(yè)主也能得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維權結果。